湘江潮涌“科技+”:从智造车间到青春赛场

  • 2025-07-24 12:02:37
  • 161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李璐通讯员雷蕾全程铂实习生刘兴长沙报道

2025年的日历,已经翻过了一半。

湘水之畔,科技创新赋能攻坚正酣,一个个“科技+”的盲盒已经开启。

在湖南,各领域各行业“放开手脚创新创造”,让科技创新的声浪激越澎湃,亦让产业迭代的步履有力铿锵。

“科技+产业”:既促老树发新枝,亦助新芽成大树

让我们来看看,AI画笔如何绘出制造业“智”变升级。

在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经过智能排产、工业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数字化技术与制造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的高效生产节奏。

在铁建重工,数字孪生技术将隧道挖掘现场“装进”电脑屏幕,工作人员轻松实现远程管控上千公里外的项目建设。

三一重卡正式量产发布具有500公里续航、兆瓦级快充极速补能等优势的江山SE636电动重卡——这款“速递新星”,已在头部物流企业干线网络中投入运营。

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智能工厂。

上半年,全省新增615家智能制造企业、900条智能制造生产线;新增4.71万家企业上云、5331家企业上平台——“湖南制造”进阶“湖南智造”的步子越迈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家之间不同的“话语体系”,亟需技术经理人“穿针引线”。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就以项目形式聚集了这样一群人,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间“牵线搭桥”。

如中心首席技术专家郭栋才教授今年已40余次对接走访岳阳现代石化产业相关企业,围绕产业链共性需求组织团队“攻城拔寨”。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市场,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还致力于盘活省内科技成果,探索链接国内乃至全球创新资源的新路径。

该中心成立了8个专业研究部,集结了来自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研发力量,以项目形式推动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应用。今年来,中心已开发新产品17个,推动产学研合作121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8亿元。

湖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大会暨“双高”对接活动中,一批项目现场签约。

而随着《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深入实施,更有一大批优质科技成果走进广阔市场。截至6月底,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800亿元,同比增长超12%;全省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约32%,其中本地转化率约52%。

“科技+城市”:既渲染诗意浪漫,亦锻造硬核筋骨

一座城市的底蕴,藏在悠远历史和精神根脉中。

就比如,你面前有一个“狸猫盘”,你能用它来干什么?

“君幸食”狸猫纹漆食盘二创图。

在国内首个古代社会场景复原平台“山海万象”,戴上VR眼镜,你就可以参加“辛追夫人的晚宴”,发现这家人吃饭用的是“君幸食”狸猫纹漆食盘,了解“君幸食”是“请您吃好”的意思。你也可能被圆眼、胖身、尖耳朵的狸猫“萌住”,那就可以在湖南博物院“数字汉生活”项目重要成果“马王堆纹样数字基因库”中,找到寓意长寿、安康的狸猫纹样,创作出造型可爱的“潮玩”。

湘钢5G智慧工厂。

创新,是一座城市的核心驱动力,湖湘大地上,一座座城市正依托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各展所长,向“新”发力,提“质”跃升。

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长沙,正不断拼出高“研”值——“1+2”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4+4科创工程”在长项目集聚科研人才3000余名,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00多项;湘江科学中心五大单体建筑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上半年,长沙已完成认定备案企业研发中心总数达151家,累计引育企业研发中心388家。

最大钻探深度可达11000米的“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所用钢板三分之二由湘钢供货;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由衡钢制造的特殊扣油套管钻进万米深地;抢进汽车零部件、汽车用钢产业“新赛道”,涟钢“汽”势如虹……今年来,“钢三角”还在不断“上新”:湘钢成功研发最大厚度达80mm的NM600超高强工程机械用耐磨钢板,填补国内空白;衡钢上榜“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涟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首卷成品成功下线,企业成功打通硅钢全流程生产工艺。

“科技+梦想”:既照亮启程之路,亦培厚远征沃土

和湖南当下的天气一样“高燃”持续的,还有大学生们吹响的创新创业“青春集结号”。

“即使知道前路很难,但我们仍想闯一闯。”长沙学院学生刘伟杰和曲振义深知创业之难,但许许多多的“他们”却闯得义无反顾。

最珍贵的,是他们的热情和朝气。

“我们大一就开始上创业课,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业梦就此萌芽。”今年4月,曲振义已经注册成立了长沙拓维达科技有限公司,迈出了创业的重要一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省内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3.10%。

最关键的,是他们找准赛道的灵气。

“我们针对新疆农作物种植特点研发的智控多通阀系列产品,实现了对灌溉系统水流量的精准控制。”曲振义已与相关企业达成意向协议,预计订单额突破800万元;中南大学博士苏行将人工智能技术和科学算法引入体育领域,对体育场馆进行智慧化升级,拿下《夺金2025》节目中文化科技赛道“金种子”……眼下,2025年湖南省(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启动,特别设立了“金种子直通车”晋级通道,“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相关领域获奖项目可直接晋级国际赛道半决赛,青年创新创业活力被进一步激活。

6月12日,湖南省科技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湖南省(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有关情况。

最鼓舞的,是他们在创业导师指导下增长的锐气。

截至目前,省科技厅已遴选300名专业导师为大学生提供多元指导,这其中,既有身经百战的企业家,也有律师和会计师。此外,已为8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49个创业指导工作室和100多个大学生创业基金投决项目,精准匹配200多名导师,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专业护航。

3月20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导师“校园行”首场创业名师大讲堂活动在中南大学举行,创业导师现场分享创业经验。

最安心的,是湖南送出的“双肩包”赋予的底气。

为了让大学生们“背了双肩包就可以来创业”,湖南送出了集政策、基金、孵化、导师、课程、典型、宣传于一体的“七个一”大礼包,构建起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全方位支持体系。2025年,“大礼包”还在不断充实:发布《湖南省大学生初创企业服务指引》;湖南金芙蓉投资基金首批子基金——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已投资决策省内大学生项目159个,金额8580万元;布局建设49家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室,覆盖14个市州重点高校和园区。

如今,也期待更多怀揣创业梦的年轻人,扎根这片流淌着“敢为人先”基因的创新沃土,用自己“热辣滚烫”的青春年华,踏上“攀高向新”的梦想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