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 绵阳掌握了经济增长的“密码”

  • 2025-07-26 05:19:14
  • 861

封面新闻记者周洪攀

近日,绵阳市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7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95.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105.5亿元,增长7.6%。这些数据的背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7月24、25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在建的绵阳航空与燃机产业园、绵阳机器人产业园区以及汽车销售企业,探寻绵阳经济增长“秘密”。上半年,绵阳大力实施“八大行动”,着力推进“587”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绵阳GDP再上一个新台阶。

绵阳航空与燃机产业园一期将于年底交付

力争5年内吸引超百家企业入驻

7月24日下午,位于绵阳游仙区的航空与燃机配套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现场,工人们顶着烈日铺设园区道路,进行绿化收尾,崭新的厂房群排列整齐,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同步推进。

“我们正在施工的A区,包括1栋综合楼、7栋厂房。预计今年11月完工,待后续调试完成,年底实现竣工交付,确保首批企业能按时入驻园区。”绵阳富乐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东旭说,目前在建的一期项目总投资49亿元,规划用地798亩,分为六个区。

据了解,整个产业园规划总占地2100余亩,计划总投资约164亿元,分两期建设,计划工期为2024年至2027年。包含标准厂房、无人机研发中心、低空飞行保障及应急救援装备研制中心、中小型分布式气轮机研发中心等,是绵阳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高新技术智能制造产业高地的核心载体。

刘东旭告诉记者,未来会根据入驻企业需求,“一对一”设计定制厂房及配套用房、物流仓储等设施,让企业“轻装”落地。“截至目前,产业园已成功签约北京航天三发、四川文隆、航天瑞莱等10余家行业领先企业。”

按照产业园的规划,到2027年,园区产业规模预计突破80亿元,未来五年带动超百亿的产值,吸引超百家上游企业入驻;到2030年,力争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与燃机产业基地,打造世界一流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产业集群。

机器人制造企业拿到200台海外订单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力争突破300亿元

7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绵阳科技城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园区的它人机器人生产线上,一台台清扫机器人正在进行组装。

“这些产品通过品质检测后,将运往美国。”它人机器人绵阳公司负责人刘刚说,他们今年年初拿到了200台海外订单,目前已送过去了10台样机,后续将加大产能,在完成海外订单的同时,加大国内市场的供应,力争全年实现1.2亿元的营收。

“我们研制的机器人有三类,分别为清扫机器人、工业运输机器人以及农业机器人。”刘刚说,清扫机器人能代替人工在高温、恶劣环境下作业,充一次电能连续工作5小时,完成5名清洁人员的工作量。而工业运输机器人就相当于物流配送车辆,根据指令将货物运送到指定位置。

刘刚说,他们研发的农业类机器人中的采茶机器人,分为两个部分。目前已完成了上肢半部分的测试,一台机器的采茶量相当于5个人的工作量。“采茶机器人通过AI识别技术,准确识别到每一片嫩芽。”正在设计的下肢部分,主要是要考虑山体的复杂情况,进行技术上的修改。他们研发的养鱼机器人,也在工业化养鱼场使用当中。

据机器人产业园负责人介绍,绵阳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纳入绵阳市委“587”产业体系以来,组建专班、高位推动,产业覆盖材料、整机生产、关键零部件等各环节,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入选四川省产业新赛道。规模已实现“零”到“链”突破,正在从“链”到“群”跃升。

目前,“夸父”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等“绵阳造”人工智能产品已运用到多个应用场景。乐聚人形机器人成功主持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它人清洁机器人成功斩获360万美元订单,“绵阳造”机器人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我们力争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30亿元。”绵阳市科技局负责人说,充分发挥在绵高校在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建立“学分互认、人才联培”机制。筹备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绵阳锦标赛、2025天府人工智能大会(绵阳分会场)等赛事活动,“以赛为媒”汇聚创新资源、深化合作交流。推动“科技+产业+文化”融合发展,力争今年打造公共安全、城市建设、商贸、文旅等一批场景应用示范案例,推动人工智能产品本地部署应用80台(套)以上,全面提升城市科技氛围。

多措并举推进以旧换新

汽车置换拉动消费30.2亿元

在四川绵阳同立国际汽车城,已有不少消费者对新车品头论足。预约试驾的前台,也有顾客正在填写信息,等待参与。“高温影响下的销售‘淡季’仍有客户到店,其中九成因‘以旧换新’补贴到访,政策对汽车消费促进‘有力’。”汽车城负责人说,政府因第一季度政策效果明显,6月继续开展的第二轮消费补贴,希望能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

理想汽车绵阳城市经理邓枢恒告诉记者,随着国家置换补贴、报废补贴+绵阳消费券的持续发放,绵阳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乘用车市场健康增长,汽车城内的商家们销售信心大涨,“以我门店售价25万元左右的主力销售车型举例,叠加政策补贴和企业优惠后,到手价格可降至21至22万元,带动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29%。”

今年以来,四川省多维度精准谋划,高质量推进汽车以旧换新,不仅积极扩大受益范围,将报废更新旧车注册时间延后8个月或1年,进一步扩大补贴受益面。还结合实际,对置换更新旧车交易地和新车售价不设限制,促进旧车全国流通,让购置低价新车的消费者平等享受政策红利。另外,出台配套措施,延续实施二手车销售奖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二手车经销企业按其销售额的0.5%给予奖励,并与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联动互补。

绵阳市在落实省商务厅政策的同时,通过举办国际车展等“消费+”活动,一季度发放3000万元汽车购新补贴以及3200万的第二轮汽车消费补贴,全面激活市场消费潜力。绵阳市商务局一组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汽车报废补贴申领6047笔,补贴金额1.05亿元,拉动消费6.45亿元;汽车置换更新1.48万笔,补贴金额1.79亿元,拉动消费30.2亿元,汽车以旧换新成为拉动新车消费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