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黄金十年: 中国二手车将成为全球流通“硬通货”

  • 2025-07-11 06:02:11
  • 378

2025年的中国二手车市场正在驶入一个历史性节点:全国二手车交易量预计将首次突破2000万辆大关,市场规模直指1.3万亿元,占GDP比重将达到1%——这意味着二手车产业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力量。

在这一数字背后,一场由政策、技术、全球化与行业重塑共同驱动的产业升级浪潮正在重塑中国二手车流通的基因。

在刚刚结束的2025中国二手车大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肖政三在致辞中指出,二手车已经发展成为拉动中国市场和促进汽车消费的关键力量,其发展逻辑正在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二手车新政的红利逐步显现,为二手车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

政策红利:打通流通经脉

中国二手车市场下一个黄金十年的根基,正始于制度性壁垒的系统性破除。

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困扰行业多年的限迁、税收和商品属性缺失这“三座大山”全部被移除。2016年,二手车首次被写入政府共工作报告,随后国务院发布《关于便利二手车交易的若干意见》,打响了解除限迁的第一枪。

2022年7月,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覆盖二手车流通全环节,包括优化登记管理,支持开展经销业务等。

在税收方面,二手车增值税改革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二手车经销企业的增值税,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二手车的自由流通和规模化发展。

从2022年8月开始,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国五排放二手车限迁的政策正式落地,区域流通的闸门被彻底打开,跨区域交易占比再次提升。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促进了二手车的跨省流通,进一步激发了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为二手车市场的流通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事实上,政策组合拳的威力不止于此:2024年启动的两新政策,仅在当年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直接向市场注入了巨量车源;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窗口延续至2025年底,进一步加速了新能源二手车的供给扩容。

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更重构了“全国流通一盘棋”的生态格局。据测算,每辆旧车置换可带动1-2次二手车交易,政策引擎已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回到今天,从最新的二手车全年交易数据中可见,2024年二手车交易量为1961.42万辆,旧新比超过了0.6。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国内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依然呈现增长态势,这也昭示着行业正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技术革命:重构信任基石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田甜在大会分享中表示,二手车行业发展新要素主要是诚信经营,服务重构,能力升级,生态协同和线上线下结合。

而诚信经营背靠的正是技术的驱动和支持。当传统二手车交易还依赖“看漆面、听发动机”的经验主义时,技术力量已在悄然颠覆评估逻辑。

利用AI算法,通过分析4300万条历史交易数据,结合实时市场供需,将估值误差率压缩至5%以内。卡泰驰的AI定价系统已覆盖全国87%车商,日均处理6.5万辆次车辆估值请求。

不仅如此,今天的新能源检测技术也实现了突破。例如查博士就以技术创新重塑了检测标准。查博士配备的宁德时代定制的SOH(电池健康状态)检测装置,可对新能源二手车“三电”系统等核心部件进行全面“体检”,终结了电动二手车“开盲盒”时代。

技术渗透更重塑了交易场景。VR看车、AI主播直播卖车、数字人客服已越来越普遍。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建立私域流量的车商,获客成本下降,转化率得到提升——流量战争正在向技术战争迭代。

趋势革命:连锁店、品牌店、专营店兴起

在过去的十年甚至更远,国内就出现过二手车连锁模式,但受制于限迁、产权以及经营等问题,连锁模式并没有获得成功。

当二手车真正回归商品属性之后,连锁再次出现并且规模逐渐呈现。全国第五座澳康达中心即将开业,淘车车、帅车以及海尔投资的卡泰驰正在不断壮大。连锁模式也出现在平台,懂车帝商城联盟也已发展出多家门店。

在本届二手车大会上,澳康达集团、淘车车集团和浙江帅车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荣获二手车经销商百强前三甲。二手车连锁规模已见成效。

此外,二手车经营品牌越来越聚焦。最初的二手车商经营各种品牌,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商开始经营单一品牌,在为消费需求而导向。单一品牌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新能源二手车专营店逐渐增多。新能源二手车专营店经营者以年轻人居多,甚至出现了很多00后的企业家。不仅如此,二手车置换外包服务商的出现,也成为新势力、新能源等品牌外包服务的合作伙伴。

出口深化:驶向全球市场

在中国二手车的整体业务版图中,出海的增长航迹正划出陡峭的曲线:从2019年的3000辆到2024年的40万辆,五年间增长超过130倍。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突破50万辆,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新增量。

出口结构也在悄然质变。早期以“平行出口”的准新车为主,如今中亚、非洲市场对3~5年车龄的高性价比实用车型需求激增。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盘山公路或尼日利亚的货运干线上,中国品牌的SUV和皮卡正凭借耐用性与低维修成本建立口碑。

国内二手车出口产业链也正在不断完善,包括车辆收购、整备、检测、认证、报关、出口、售后服务等环节。通过搭建前置仓、海外仓等方式,企业能够提升服务能级,更好地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当“中国二手车”成为国际流通商品,一个万亿级新增量市场已然开启。

阵痛与蜕变:让行业重塑

尽管中国二手车行业在变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开启并非全无阴影。在2024年的行业寒冬中,超过85%的车商陷入亏损,有形市场商户数量减少10%~20%,小型车商淘汰率可能达20%,三重压力持续挤压生存空间。2025年的市场同样不容乐观。

二手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成长阵痛。当供需天平剧烈倾斜,新车降价潮直接挤压了二手车的生存空间。从业者面临卖车就亏本,不卖就关门的两难困扰。随着转型浪潮席卷而来,内卷式的价格战没有赢家。

尽管如此,在汽车产业版图的关键拼图里,二手车仍然是承载着千万家庭的出行梦想,链接汽车产业循环的关键环节,如何激发内生动力,行业如何破局前行,重拾信心,值得整个行业思考。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当政策利刃打破信任壁垒,内卷式竞争得到整治,汽车市场必将步入正常秩序——二手车价格将从激烈波动转向平稳,置换更新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正如前文所述,新政鼓励经营主体规模化、品牌化,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检测标准为诚信背书,从信息不对称到全程可追溯,售后服务体系从空白到完善,新能源二手车从疑虑到机遇,一个贯通检测,交易,金融和售后的二手车生态循环正在成型。

总结

二手车行业历经十余年产业升级,让曾经“小散乱”的马路市场蜕变为科技驱动的万亿赛道;而下一个十年,当中国二手车成为全球流通的“硬通货”,这场变革将重新定义汽车文明的生命周期。

站在2000万辆的门槛上展望未来十年,中国二手车市场呈现出更加宏大的叙事格局。二手车行业的下一个黄金时代,正在飞驰向前的车轮之上隆重开启。(文/徐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