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家信用卡分中心年内消失, 信用卡业务格局重塑
- 2025-07-28 04:58:30
- 476
在金融领域持续变革的当下,信用卡市场正经历着深刻转型。2025年以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超40家信用卡分中心陆续获批终止营业,这一变化背后,是信用卡业务格局的重塑与全新发展方向的探索。
从数据来看,交通银行在这场变革中动作最大,截至7月,已关停34家信用卡分中心,像淄博、珠海、长春和鞍山等地的分中心均在其列 。民生银行和广发银行也有多处分中心关停,如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华南分中心、东北分中心等,以及广发银行的昌吉分中心、牡丹江分中心。这些曾经承担着信用卡业务拓展与运营重任的分中心,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曾经繁荣的信用卡分中心大量消失,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线上渠道在信用卡业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以往,银行设立信用卡分中心,主要是借助其强化线下获客运营,但如今移动互联网普及,用户更倾向于通过线上办理信用卡相关业务。线上渠道不仅办理便捷,还能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提高获客效率。与之相比,线下分中心的运营成本高,获客效率却在不断下降。
信用卡行业本身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在内部,信用卡资产质量承压,不良率上升。据不完全统计,部分上市银行2024年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上升,银行不得不花费更多成本进行风险管理。在外部,互联网信用支付类产品的兴起,如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对信用卡市场造成了冲击。这些产品凭借便捷的申请流程和贴合消费场景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年轻客户,挤压了信用卡的市场份额。
市场的饱和也使得信用卡业务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而客户增长却愈发艰难,银行不得不思考如何降本增效。信用卡分中心与分行职能存在重叠,将分中心并入分行,优化事业部制,成为银行降低运营成本、整合资源的重要举措,也能更好地满足监管趋严的合规要求。
信用卡分中心的裁撤,短期内会减少银行开支,但发卡量、消费额下滑趋势难以立刻扭转。从长远看,这是信用卡业务从“发卡获客”向“精耕存量”转变的关键一步。银行将信用卡业务纳入属地客户综合金融业务板块已成趋势,通过分行属地化运营,能更好地依托本地网点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同时,银行也在调整经营策略,更加注重信用卡业务的质量和价值贡献。
在信用卡发卡量方面,根据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一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21亿张,相比2024年末减少600万张,连续多个季度呈现环比负增长。权益方面,不少银行也在进行调整,像招商银行就对经典版白金信用卡权益进行了调整,新增了消费门槛。这一系列现象表明,银行正试图在存量客户中挖掘更大的价值,而不是单纯追求发卡数量。
展望未来,银行信用卡业务将呈现新的格局。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无论是服务渠道还是风险管理,都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银行APP将承担起更多信用卡服务功能,大数据模型也将在信用风险监控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对市场饱和与竞争加剧,资源会向经营稳健的银行集中,促使银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如针对高端客户推出定制化的信用卡产品和服务。监管合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也将受到更多重视,睡眠卡管理、分期利率披露等将更加规范。
超40家信用卡分中心年内消失,只是信用卡业务格局重塑的一个缩影。在未来,信用卡业务将朝着更加精细化、数字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
- 上一篇:博士生考保安证计划看周杰伦演唱会
- 下一篇:这居然是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