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AI”的探索: 数字化转型, 厦企如何破题?

  • 2025-08-03 02:05:24
  • 704

夏日鹭岛,骄阳似火。比气候更炽热的,是厦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对人工智能(AI)应用的破釜沉舟与积极探索。

从传统制造业的智慧升级到新兴科技企业的“AllinAI”战略,人工智能已成为厦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开辟新增长曲线的当下选择。7月下旬,记者实地探访厦门国投智能等多家厦门企业,了解科技领域前沿企业和传统企业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突破瓶颈、破局向新。

AI落地:

从“看得见”到“用得上”

“你面前看到的这部电脑,是1980年代的经典。”在国投智能新总部数字立方大厦一楼展厅的计算机博物馆前,国投智能品牌负责人吴芸娟向记者介绍,这家以电子数据取证起家的厦门本土企业,如今正在谋划“第三次创业”,AI被列为“主战场”。

“立方大厦”是外观以“信创服务器”为设计理念打造的大楼,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AI符号系统。记者看到,从“梅森素数”理念指导下的ISEC安全实验室,到蕴含“质能方程”深刻寓意的国投集团AI万链实验室,再到可识别近500种深度伪造手段的“鉴真”系统,AI已经深度嵌入产品、平台、场景多个维度。

国投智能董事长滕达直言,公司正围绕“AllinAI”战略推进全链条闭环:自建算力、参与标准制定、研发AI模型,并推动成果转化,“从实验室到客户现场,我们争取打通最后一公里。”

数字立方的展厅陈列着企业最新研发产品,有的应用还属于“保密”级别。目前,“天擎大模型一体机”“小美警务助手”“星火智能分析平台”等AI产品已在全国多个省市试点应用,特别是在电子数据取证和反诈应用中,相关产品已实现线索秒级响应、精度达94.6%。“以手机人脸识别为例,个人普通平面照片无法解锁,但稍加人像处理,照片就成了‘一张真实的脸’,可能会秒解手机,所以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在AI时代尤其重要。”他说,企业的视频图像“鉴真”平台已接入全国13个省级政务平台,能够为公众防范AI诈骗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生动的场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印证着国投智能在AI应用上的深厚积累,也映照出广阔的前景。

企业实践:

用AI推动“旧赛道”焕新生

7月15日,位于五缘湾的恒安国际中心内,一场飞书系统应用启动会正在进行。恒安集团总裁许清流在会上指出,“时代不同了,数字化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他告诉记者,飞书看似是内部沟通工具的部署应用,实际上是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公司高层和各部门负责人要提前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进而带动业务提效。

而在制造端,金牌厨柜和建霖家居的探索也给出不同路径:在厦门同安,金牌厨柜通过AI智能设计系统、云端协同制造平台,率先实现从消费端到工厂端的数据同源闭环,打造出贯穿厨柜、衣柜、木门、智能家居等多品类的柔性智造生态。

在2025年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百强榜单中,瑞为技术、美图公司、快商通等3家厦企榜上有名——其中,瑞为技术深耕智慧机场建设,积极升级毫米波人体成像安检系统、X光图像智能识别、AI服务机器人等应用,以AI驱动行业智能化。

在智能制造领域,友达光电厦门工厂已建成高度自动化的智慧工厂,生产线实现自动化作业,机器人精准运送物料,“数字大脑”实时监测全流程生产,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公司还与上游配套企业厦门美塑合作,共同拓展数字化新应用,形成了产业链的协同转型。

这些案例共同描绘了厦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通过数字化AI赋能,从生产制造到服务模式,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协作等的变革图景。

政策护航:

从“倡导”到“实操”

企业何以“AllinAI”?政府层面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扶持是很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厦门以前瞻性的视野,系统性地构建支持AI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体系,为企业拓展数字化蓝海创造了优越环境。

2025年4月,《厦门市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提出21条具体任务举措,旨在打造数字厦门的“升级版”。2024年《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厦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600亿元,相关企业达到500家,力争成为福建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针对技术创新,厦门提供多层级补助:对国家级人工智能领域揭榜优胜项目最高补助1000万元,对省级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最高补助300万元,对市级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1000万元,鼓励企业积极投入AI核心算法、芯片、多模态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攻关。

更重要的是,厦门还积极推动AI应用场景落地,今年初发布了首批110个“政务+AI”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涵盖16个市直部门和18个区级部门,为AI新技术、新产品在政务领域的率先应用推广创造条件。同时,政府鼓励企业组建“AI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创新链资源,并对新建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平台给予高额奖励,旨在打造集聚效应明显的AI创新生态。

“AI的风口已来,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助力企业‘敢飞’‘会飞’。”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对于厦门AI应用的发展充满信心。业内专家指出,厦门AI转型的优势不只是“技术起点好”,更在于“城市机制活”“试点机会多”“生态链完整”。这也决定了,厦门有能力、有空间率先完成从“数字看板”到“数智应用”的跃迁。

(厦门日报记者张珺)